根据研究生院《关于做好2025年上半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审核工作的通知》(中地大研发〔2025〕5号)和档案馆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答辩材料归档的要求,为做好我院2025年上半年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和学位申请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原则
学院严格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审核相关文件的要求,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确保本学期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审核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二、重要说明
1.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的研究生及其导师、答辩秘书,均须登录我校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http://epo.cug.edu.cn),在系统首页通知公告栏下载《硕士学位系统操作指南汇编》,进行网上申请并完成相关程序,不受理线下申请。该指南由研究生院不定期更新,请下载最新版本。
2.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重要的文献资料。研究生应认真撰写学位论文,并严格按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中地大(汉)研字〔2015〕63号)写作、排版和印刷(下载方式:①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首页→通知公告栏;②研究生院主页→信息公开→下载专区→学位→论文格式)。
三、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一)预答辩资格审核
预答辩资格审核主要内容包括:
1.课程审核
硕士研究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审核通过。硕士研究生答辩成绩审核由研究生院培养处负责。
2.学术活动审核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完成2次学术报告(研究生本人作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研究方向文献综述报告除外,须含1次研究生科技报告会),需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和学院网站发布中发布学术报告信息;至少参加20次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以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和签到表为依据。
3.国内外学术交流审核(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次国内外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张贴论文;或参加1个月及以上国内外短期学术交流(交流前报学院审批,交流后进行公开总结汇报);或参加校级及以上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创新创业项目、教学实验开放基金项目等学院认可的学术交流活动。
硕士研究生填写《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表》及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4.学位论文开题审核
硕士研究生在答辩前不少于6个月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并已提交纸质版开题报告,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开题结果审核为“通过”。
5. 学术成果审核
学术成果要求按照本年级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硕士研究生提交在读期间所有学术成果,学术成果具体要求如下:
①发表的学术论文须与学位论文及所在学科(专业)相关。
②已检索的出版论文,提交检索报告(图书馆出具)、刊物封面、含论文信息的目录页和论文全文(页码版);待刊(有DOI号)的论文,提交论文全文(含DOI号)。
③发明专利证书,或最新阶段专利通知书及加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公章的证明。
④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和加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公章的证明。
⑤其他学术成果材料。
符合条件硕士研究生申请预答辩资格,申请起止时间为2月17日至3月14日。申请人需向学院提交以下材料进行预答辩资格审查:
1. 《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预答辩资格审核申请表》(附件1),提交纸质版本。
2. 参考《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资格审核材料示例》(附件2)提供相关支撑材料,支撑材料合并成PDF文档,命名为“学号+姓名+预答辩支撑材料”发送到yjs22@cug.edu.cn电子邮箱。
(二)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所有硕士学位申请人在学位论文提交同行评审前均须通过预答辩。预答辩截止时间为3月21日,预答辩资格审核通过后,答辩秘书至少提前1周将《未来技术学院研究生预答辩公告信息表》(附件3)报学院审核批准,方可组织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结果为“不同意答辩”的研究生,学院不受理其本学期答辩和学位申请。
预答辩委员会组成:至少由5名学术造诣较深的具有高级职称或取得硕士生指导资格的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设主席1名,一般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须作为本人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担任预答辩委员会主席。另设秘书1名,由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担任,负责预答辩具体工作(包括会议组织、会议记录、整理预答辩材料等)。
预答辩委员会秘书在研究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后3日内,提交《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表》(附件4)。研究生根据预答辩委员会意见进行学位论文的修改与完善,填写《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修改说明》(附件5)。
(三)学位论文盲审前文字重合率检测
预答辩完成后,硕士研究生根据预答辩意见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定稿后将硕士学位论文正文部分(第一章至最后一章),以PDF的格式,命名方式为:姓名_学号_未来技术学院(张三_120050215_未来技术学院),发送至yjs22@cug.edu.cn邮箱,由学院进行统一检测。涉密论文根据相关规定执行。
所有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学位论文盲审前通过学位论文查重检测。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百分比大于15%,暂缓送审,须在规定时间内修改,符合要求方可送审。查重论文提交截止时间:3月23日。
(四)硕士学位论文盲审评审
完成学位论文预答辩且通过学位论文查重检测之后,学院组织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按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管理办法》(中地大研发[2023]1号)执行。预答辩结果为“同意答辩”和“修改后答辩”,在规定时间按要求提交《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修改说明》,且学位论文盲审前文字重合率检测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盲审评审。申请人登陆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填报“论文评审申请”,并同时提交匿名送审学位论文(要求:匿名,删除导师姓名、研究生姓名和学号、项目名称、个人简介、致谢等内容)。
硕士研究生提交“论文评审申请”截止时间:3月25日。
硕士研究生提交“盲审电子版匿名学位论文”截止时间:3月29日。
研究生导师提交“评审申请信息审核”和“匿名论文文档审核”截止时间:3月30日。
四、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一)答辩资格审核
研究生完成预答辩各环节,申请人在研究生管理系统提交答辩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主要内容包括:
1.预答辩结果审核
通过预答辩,已提交《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表》和《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修改说明》。
2. 查重结果审核
学位论文查重结果符合授予学位要求。
3.盲审评审结果审核
通过学位论文盲审评审。
4.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核
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表报学院审批通过。
5. 主要学术成果审核
学术成果达到本年级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1. 答辩委员会组成与工作职责
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未来技术学院负责审核。答辩委员会至少由5名学术造诣较深的具有高级职称或取得硕士生指导资格的相关学科专家组成,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至少包含1名行业(企业)专家。答辩委员会设主席1名,一般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含第二导师和企业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担任,秘书参与答辩工作全过程,负责答辩具体工作(包括会议记录、起草答辩委员会决议、布置会场、整理答辩材料等),答辩秘书没有表决权。
答辩委员会工作职责:听取学位申请人对学位论文的介绍以及导师、评审专家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议意见,考查学位申请人对与学位论文有关问题的理解和解答能力,根据国家及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对学位论文的水平、答辩情况进行认真的审查和评议,表决做出论文答辩是否通过和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决议。
2.论文答辩程序
论文答辩具有严肃性,应注重仪式感,答辩人须注重礼仪, 一般应着正装出席,发言时应起立。答辩应逐一进行,上一位答辩人完成全部程序后方可进行下一场答辩。答辩程序不规范视为答辩不合格。答辩具体程序如下:
(1)答辩秘书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并介绍答辩程序。
(3)答辩秘书(或导师)介绍研究生情况,包括简历、学习期间表现、学习成绩、论文发表情况,宣读导师推荐意见和论文评阅人评语、以及学位论文修改情况。
(4)答辩人报告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报告时长30分钟)。
(5)答辩委员会成员就论文有关问题提问,答辩人答问,要求即问即答。
(6)休会。答辩人和列席、旁听人员退出会场,答辩委员会举行内部会议。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及研究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议,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学位作出决议。评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对学位论文水平的综合评述、对申请人答辩的评价、论文答辩是否通过、论文的成绩、授予何种学位的建议及其它意见。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作出,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须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全体委员签字。会议应有详细包括提问环节的记录。
(7)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表决结果和决议。
(8)宣布答辩会结束。
3.答辩有关要求
(1)硕士研究生5月24日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具体组织工作由硕士生导师负责。
(2)答辩应在校内公开的学术活动场所举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应提前一周在研究生院网页上进行公告,同时应提前一周向学院提交答辩海报(模板见附件6),命名为“学号+姓名+答辩海报”,答辩海报Word电子版发送到yjs22@cug.edu.cn,学院审核批准并发放《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答辩批准书》后方可组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前未按规定办理审核手续的,则答辩无效。
(3)申请人请于答辩前到未来技术学院办公室办理审批表和表决票审核,从系统导出并打印以下材料:
①《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表》(1份)
②《答辩表决票》(份数为答辩委员会专家人数,硕士5份)
③《学位申请及评定书》(2份,单面打印,其中一份将页码去掉(用于<胶装学位论文答辩档案材料>),另一份保留页码;2份评定书在答辩当场完成答辩委员会签字)。
④硕士学位论文盲审意见及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表(份数为答辩委员会专家人数,硕士5份)
⑤研究生课程成绩单(审核专用,未来技术学院提供)
(4)每篇硕士学位论文完成答辩全部程序一般不少于60分钟,同一答辩会场的每个单元(半天)答辩论文一般不超过4篇。
(三)答辩未通过的处理
首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学位点同意,可修改论文后在3个月以上、1年以内重新答辩一次,第二次答辩未通过者学校不再接受其答辩申请。修改论文和重新答辩不得超过学籍管理规定要求的最长年限。
五、学位申请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审核后,方可在系统内提交学位申请。答辩秘书在系统中填写答辩记录和决议,导师在系统中填写论文修改审核意见和导师评语,导师审核后,经学院管理员审核,研究生可以进入申请学位环节。本学期学位申请及导师审核需于5月30日前完成。
六、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
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按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2024年修订)》(中地大研发〔2022〕23号)文件执行(下载方式:研究生院主页→学位工作→[文件汇编]学位)。
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每年6月评选一次,评选范围为上年7月1日后至当年6月30日前获得学位的学位论文。符合评选条件的申请人,经导师推荐,在毕业学期通过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提出申请,具体申请要求以研究生院通知为准。
七、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定密、研究与制作、送审与评阅、开题与答辩以及档案管理等全过程管理须严格遵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涉密研究生与涉密学位论文管理办法>的通知》(学位〔2016〕27号)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办公室关于印发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管理办法的通知》(地大校办发〔2017〕9号)文件规定。
在开题前经学校保密工作委员会确定为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保密规定,不得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匿名上传论文电子版,只能以涉密方式送审;涉密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工作由学位办组织实施;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须删除所有密点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率检测;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一旦解密,将被重点抽检。
八、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率检测
1.检测要求
所有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均需在答辩后,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开会前再次进行学位论文的文字重合率检测,检测结果作为建议是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2.检测结果处理
文字重合百分比≤15%,由导师和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文字重合百分比在15% -30%(含30%)之间,由研究生和导师写出书面说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文字重合百分比在30% - 60%之间,原则上本学期不授予学位。研究生需对论文进行修改,半年后方可申请学位,延长期间所发生的费用自理。如果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需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
文字重合百分比≥60%,本学期不授予学位。研究生需重新开题、重新撰写论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延长期间所发生的费用自理,同时对其指导教师予以通报。同一导师连续有2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百分比≥60%,暂停招生一年。
3.检测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均为PDF文档正文部分(第一章至最后一章),命名方式为:姓名_学号_未来技术学院,如“张三_120050215_未来技术学院”,不得更改学位论文命名方式。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提交检测的论文须为最终归档的文本,要求与归档纸质版学位论文完全一致。学院通过系统下载,进行集中检测。
4.涉密学位论文检测要求
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须删除所有密点后,提交检测。
九、学位论文答辩材料归档
答辩通过后,答辩归档材料提交学院审核,提交截止时间:5月30日。答辩归档材料及相关如下:
(1)纸质版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2本(原件,胶装),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须手写签名。
(2)学位申请及评定书1本(原件,胶装)。
(3)学位授予信息表1份(原件,单独提交):为保证学位授予信息准确完整上报,通过答辩后所有研究生务必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完善“学位授予信息核对”的有关内容,导出“学位授予信息表”核对无误后本人签名提交。
(4)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表(硕士,见附件7)1份(交打印稿,手写签名),研究生针对学位论文盲审与评阅专家提出的论文修改意见,逐一逐项填写修改情况或做出相应说明。
(5)文字重合百分比超15%者提交《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率检测结果说明》(原件,下载方式:研究生院主页→信息公开→下载专区→学位→硕士生专用答辩材料)。
(6)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评审材料(原件,胶装,封面及目录见附件8)1本。
(7)学位论文为非密及申请定密但未获批准的研究生,需将学位论文电子文本(要求与归档纸质版论文内容一致)提交至校图书馆“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论文提交系统”(http://202.114.202.215:8080),无需刻录光盘。提交时间:6月5日起(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之后)。
(8)定密学位论文确定密级后,提供光盘1张;不涉密则无需提供。
十、工作要求
1.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将加强对研究生的宣传教育,坚决杜绝学位论文及其它科研成果出现抄袭、剽窃或造假等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事件发生,一经发现,将按照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2.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请各位导师务必按照答辩程序和时间要求督促研究生按时完成答辩的各项工作。
附件:
【附件1】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预答辩资格审核申请表.doc
【附件2】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资格审核材料示例模板.doc
【附件3】未来技术学院研究生预答辩公告信息表.doc
【附件4】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表.doc
【附件5】未来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修改说明.doc
【附件6】答辩海报.doc
【附件7】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表.doc
【附件8】《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答辩评审材料》-封面及目录.doc
未来技术学院
2025年2月14日